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初试范围一览(仅供参考) | ||||||||||||||
序号 | 招生年 | 招生院系代码及名称 | 考试科目代码级名称 | 初试范围 | ||||||||||
1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
2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201 英语一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
3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202 俄语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
4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203 日语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
5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242 德语 | 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 ||||||||||
6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243 法语 | 学校命题,不列考纲。 | ||||||||||
7 | 2020 | 153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教育部统一命题,参见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考试大纲。 |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复试范围一览 | ||||||||||||||
序号 | 招生年份 | 院系专业 | 复试范围 | |||||||||||
1 | 2020 |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53) 比较教育学(040104) | 1.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专题(笔试),《比较教育学》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综合知识(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 |||||||||||
2 | 2019 |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53) 比较教育学(040104) | 1.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专题(笔试),《比较教育学》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综合知识(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 |||||||||||
3 | 2018 | 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53) 比较教育学(040104) | 1.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专题(笔试),《比较教育学》吴文侃,人民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认知教学心理学》吴庆麟,人民教育出版社。2.综合知识(口试)。3.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
华东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比较教育学专业 简介
概况:
专业概况: 我系比较教育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依托的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西欧北美教育研究室, 1980年代成为我国比较教育学最早的三大博士点学科之一。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绩,形成了以下优势与特色:聚集了一大批、多语种(英语、德语、俄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高水平的比较教育研究专家,其中许多都有国外留学背景。 本专业研究人员率先在国内评介和研究有影响的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布鲁姆《教育评价》、布鲁纳《教育过程》等,为广大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大批教育科学新著和经典著作译本。 本专业成为我国了解西方教育的窗口,自1960年代起系统研究美、英、德、法、日、俄等国的教育制度、政策和实践发展动态趋势,并率先邀请胡森、布鲁姆等世界教育名家来校进行学术访问与交流,在我国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认可,成为参与世界教育合作和对话的重要力量。本专业主办的重要学术期刊《外国教育资料》(后更名为《全球教育展望》)杂志成为推动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教育界了解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1980年代以来,本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教育研究专家、教育领导管理人才、优秀中小学教师以及其他领域的高级人才。 2000年之后,该专业研究人员在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全纳教育、双语教育、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教育社会学、国际教育政策、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教育电影研究、跨文化教育与学习等研究领域不断开拓,为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开启了多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招生导师():
专业课程:
国别教育比较研究、中外教育名著选读、西方哲学与人的教育、教育研究方法、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际教育理论与思潮研究、专业英语、中外教育改革专题研究、学习科学与教学设计、国际教育政策分析、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全英文课程)、跨文化教育研究(全英文课程)、学业成败的社会学比较研究、学校改进的国际研究、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IB教学与评价研究、IB课程哲学研究
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高校、中小学、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机构及企事业机构任职。
专业希望招收具有何种专业背景的考生:
本专业具有教育背景、外语背景及其它学科背景